對于很多初創(chuàng)企業(yè),又或者是在國內已經有多年器械設計生產的廠家來說,拿到美國FDA的510(k)審批無疑是踏出海外市場的第一步。FDA對器械設計的規(guī)范、對文檔記錄的嚴謹要求,都成了“高質量”的代名詞。
因此,怎樣高效利用FDA的信息和會議申請,還有配合法規(guī)部門或者顧問一起制定合服自己器械產品的審批注冊計劃,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1.企業(yè)的目的是?雖說拿到510(k)是開拓很多海外市場的必要一步,但拿到審批和離真正地把產品賣到美國還是有很大的一個距離的。有些企業(yè)是確定要開拓美國市場,有些企業(yè)可能是用來做宣傳用途,有些企業(yè)是需要拿到510(k)作為投融資的一步。
這幾個目的不同,也就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整個計劃的安排和落實。打個比方,有個產品A,分別有兩個適應癥,治“凸出”和治“凹陷”(為方便敘述,先假設就有那么兩個適應癥),然后器械對“凸出”的適應癥治療過程,對患者來說會有更大的風險,FDA很有可能要求提供近幾年的臨床研究資料(或者是臨床試驗),而“凹陷”的治療過程已經很普遍很常用了,也預計不會需要臨床試驗,只需要文獻就可以了,那那些拿到審批是為了更好的宣傳企業(yè)的目的來說,明顯地走“凹陷”的適應癥就會簡單很多。
再說一點很多國內的企業(yè)都存在的普遍問題,就是在對待適應癥的描述上。可能是國內外監(jiān)管機構在對待適應癥的要求上不一樣,在FDA的審批系統(tǒng)里面,做510(K)的一個很關鍵的點就是找“對”對標器械,嗯,這里有點繞口,就是要找到那個“合適”的對標器械。那怎樣才叫合適呢?就是你們要有非常類似的適應癥,設計技術和重要操作方式上不能有太大的差別,這才是一個對標器械應有的最低標準。
很多時候我們碰到國內的企業(yè),問起他們的器械用途、適應癥,噼里啪啦地就一堆,而且還是不同領域:治心血管同時也治神經系統(tǒng)的,一看競爭對手,就只有是心血管方面的。那企業(yè)是不是意味著不能把各種適應癥放在一個器械產品里面?這里的理解應該是這樣才正確:你的不同適應癥需要找不同的對標器械;如果企業(yè)方面確定就只有那么一個對標器械的話,那其他適應癥的審批,就要更詳細的資料、并且和FDA溝通來確定最終的審批方案。
時間準備:涉及到商業(yè)需求,這部分少則幾個月,多則幾年,視乎不同企業(yè)和產品而定。
2.確定目的適應癥,找了競爭對手產品(對標?)接著呢?確定了適應癥和目的后,這時候就可以真正開始著手計劃審批了。第一個要看的就是:對標產品是否合適?
除了剛剛第一點提到的注意內容之外,還有需要注意的就是你的競爭對手產品不一定能作為你的對標器械。為什么呢?FDA要求對標器械必須要在FDA那里拿到審批,那如果你的競爭對手壓根就沒有做FDA的審批申請呢?那你就要換一個對標產品了。
另外還有 就是企業(yè)在用自己的器械和對標產品做對比時,有可能涉及到某些測試要用到對標產品,那國內的市場是否能買到對標產品呢?電氣方面的要求是不是一樣等等,這些都是要考慮到的。
時間準備:對于已經成熟的產品來說,例如普通的血糖儀,對標產品比較好找,企業(yè)的產品也沒有特別新的設計內容的話,就可以準備審批要用的測試和文檔清單了。這部分從一個月到半年不等,視乎產品而定。
3.要和FDA開會?怎么開?對于所有第一次申請FDA 510(k)的企業(yè)來說,無論你的產品是創(chuàng)新產品還是技術成熟的產品,都強烈強烈強烈建議在第二步的準備時,同時準備一個和FDA的審批前會議,也就是業(yè)界俗稱的“Pre-submission Meeting”, 簡稱“pre-sub”。為什么呢?不是已經技術成熟了就可以刷刷刷地提交了么?道理很簡單,就像是看過別人千萬次生孩子,然而到你自己生的時候,是不是也要提前準備一下,
了解清楚FDA最新的動態(tài),對于已經成熟的產品是不是又有了什么其他考慮,FDA是不是對測試報告又有了新的要求(別說,最近就有一個指導文件的草稿出來了,就提到FDA以后會更注冊對測試報告里面的內容進行深度分析和提問),這就是為什么墻裂建議的原因了。
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,在你提交審批文件后,FDA從頭看完一篇很有可能就給你來一張Deficiency Letter,幾頁到十幾頁不等,而隨后就扔給你半年時間去重新準備補交文件,比中國藥監(jiān)局的一年還嚴格。那要是錯過了半年時間就只能重新提交審批文件再來一次了。那你們說,這pre-sub是不是就很重要了?
那presub都是講些什么的?就是從測試到臨床到說明書到設計,所有關于你準備審批文件時可能遇到的問題。形式多樣:電話,遠程會議,郵件回復,一般來說對于國內企業(yè),建議用郵件的方式為主,電話為輔。郵件的回復更方便企業(yè)在后續(xù)的測試安排中拿出來參考,也更方便原文轉述FDA的話,而不是經過理解后有可能就漏掉某些重要信息。而且郵件可以作為以后提交審批文件時遇到審評員提問的證據,例如你為什么這里要這么設計?你就可以說:之前的FDA審評員是這樣指導的。
時間準備:提交上會議申請后,FDA官方有3個月的時間來閱讀你的資料,再決定是否同意會議的時間/形式/回復方式等。所以這一步在第二步的時候就能同步開始。
4.設計、測試和臨床資料準備這一步是整個文件中的重中之重,也是耗費時間精力最多的一部分,這也是前文多次強調把磨刀功夫做好,這一步才能走得更輕松。
開完pre-sub之后,企業(yè)和審批部門手里基本就有了一個清單,什么文件已經齊全,什么要重新測試,哪里還需要修改闡述內容,等等。如果要準備臨床的,也可以開始去做了。
這部分包括的內容很多,但也正因為設計板塊太多,很細節(jié)的就沒辦法一一闡述了,更重要的是看各第三方的檢測機構、臨床中心的時間怎么配合,測試后或者臨床資料要準備英文版本等等的細節(jié),也是企業(yè)要考慮到。
5.提交后了要等多久?懷胎十月,終于把資料遞交上去了,是不是就很快拿到小證證了呢?呵呵呵,理想總是骨感的。
先看FDA的一個官方時間線,簡單來書就是你快遞了文件過去了,FDA會先看看文件格式是不是正確的,表格有沒有填好,錢交了沒到賬沒,這些事情過一遍如果沒有缺漏的話,就會給你發(fā)個“收到審批文件“的通知,然后才開始正式的審閱過程。
在這個過程中,就像上面提到的,很有可能會有Deficiency Letter,就是需要企業(yè)修正或者補充解釋的內容。發(fā)出Deficiency Letter后企業(yè)有半年時間準備這些資料,再下一次截止日期前回復給FDA。
6.望穿秋水地拿到510(k)后呢?來到這一步,就已經是成功了一大半了,那是不是就可以開始愉快地賣賣賣了呢?咦,我的鑲金小證證呢?
咳咳,雖然知道很多國內企業(yè)都會喜歡那種類似畢業(yè)證似的一個大證明說“某某某公司拿到xxx產品FDA認證“,這玩意其實是壓根不存在的!
別問我為什么,連要個FDA的CFG都是要給錢的,你覺得FDA會大費工夫給你發(fā)個鑲金證明?所以國內各種機構打印的那些大證件,自己個掛著看著樂就好了,真要碰到FDA來審查廠的話,趕緊扯下來壓抽屜底,好嗎~~
剛剛說成功一大半,那還有小半在哪里?還有小半就是做器械列名,企業(yè)注冊等等,回頭整理整理自己的質量系統(tǒng)等等這些功夫。
今天突然那么一臉正經地說干貨,小A也有點不習慣,咳咳,碼字碼了一下午,要給自己加兩個大雞腿了。更重要的是,你們的“在看”分享關注,是我們源源不斷的雞腿動力!這一期硬到核爆的內容,還不趕緊收藏起來?或者發(fā)給你們老板,告訴他們:要510(k)審批?找我們就對了。
全國咨詢服務熱線 李先生 135 3780 5953 186 8029 5621(微信同號)